查文獻,看文獻,查呀看呀讀文獻
查單詞,查知網(wǎng),跌跌撞撞做實驗
查好了詞呀,弄懂了意呀......
定睛一看,方法太簡略,還需從頭再查!文獻中的方法不能用,又不敢求助老板怎么辦?Look Here~實驗小白的好伙伴—索萊寶小分子百科詞典又來了?。?!
在動物實驗中,常常需要將藥物注入動物體內(nèi),以便于后期觀察藥物對機體的影響。然而,文獻中常常僅標注著i.v.、i.m.、i.d.、i.h.、i.p.等縮寫詞,也沒有詳細描述具體的操作步驟,使得初入實驗室的小白無語凝噎。本篇著重闡述常用注射給藥方法的操作步驟,大家快快分享起來吧~
1. 皮下注射(s.c.)
注射時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輕輕捏起皮膚,右手持注射器將針頭刺入,固定后即可進行注射。一般來說,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勻而緩慢,因而作用持久。僅適用于對組織無刺激性的藥物,否則可引起劇烈疼痛和組織壞死。
以小白鼠為例,將小白鼠放在籠盒蓋上,用左手小指和無名指捏住鼠尾,輕輕向后拉,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背部皮膚,再用右手持注射器,右手將注射器的針頭水平刺入背部皮下。推送藥液使注射部位隆起。拔針時,以手指捏住針刺部位,可防止藥液外漏。
2. 皮內(nèi)注射(i.d.)
此法常用于觀察皮膚血管的通透性變化或觀察皮內(nèi)反應。如將一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溶液、顏料或致炎物質、藥物等注入皮內(nèi),觀察其消失速度和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變化,作為皮膚血管通透性觀察指標之一。
一般步驟:將動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,消毒后,用皮試針頭緊貼皮膚皮層刺入皮內(nèi),然后使針頭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,當針頭不能左右擺動時,即表明針頭在皮內(nèi),回抽無回流后,即可緩慢注射。注射后可見皮膚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,若隆起可維持一定時間,則證明藥液確實注射在皮內(nèi)。
3. 肌肉注射(i.m.)
當給動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懸于油或其他溶劑中的藥物時,常采用肌肉注射。肌肉注射一般選用肌肉發(fā)達、無大血管經(jīng)過的部位。注射時針頭要垂直快速刺入肌肉,回抽針栓如無回血現(xiàn)象即可注射。
4. 腹腔注射(i.p.)
此法大/小鼠用的較多。給大/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時,一般以左手固定動物,腹部向上,為避免傷及內(nèi)臟,應盡量使動物頭處于低位,內(nèi)臟移向上腹。先將動物固定,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試消毒,右手持注射器從下腹兩側向頭部方向刺入,控制針頭與腹部的角度,不宜太小,否則易誤入皮下。針頭亦不宜刺入太深或太近上腹部,以避免損傷內(nèi)臟。然后在左或右側腹部將針頭刺入皮下,再使針頭與皮膚呈45度角方向穿過腹肌刺入腹腔,此時有落空感,回抽無腸液、尿液后,緩緩推入藥液。
5. 靜脈注射(i.v.)
將藥液直接注射于靜脈管內(nèi),使其隨著血液分布全身,迅速奏效。但排泄較快,作用時間較短。
一般步驟:
1)大/小鼠:鼠尾靜脈共有3根,左右兩側和背側各1根,兩側尾靜脈比較容易固定,故常被采用。操作時,先將動物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內(nèi),用75%酒精棉球反復擦試使血管擴張,并可使表皮角質軟化,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兩側,使靜脈充盈,注射時針頭盡量采取與尾部平行的角度進針。開始注射時宜少量緩注,如無阻力,表示針頭已進入靜脈,這時用左手指將針和尾一起固定起來,解除對尾根部的壓迫后,便可進行注射。如有白色皮丘出現(xiàn),說明未穿刺入血管,應重新向尾部方向移動針頭再次穿刺。注射完畢后把尾部向注射側彎曲以止血。如需反復注射,盡量從尾的末端開始。
2)兔:注射部位除毛,用75%酒精消毒,手指輕彈兔耳,使靜脈充盈,左手食指和中指夾住靜脈的近心端,拇指繃緊靜脈的遠心端,無名指及小指墊在下面,右手持注射器,盡量從靜脈的遠端刺入血管,移動拇指于針頭上以固定,放開食、中指,將藥液注入,然后拔出針頭,用手壓迫針眼片刻以止血。
※ 以上方法和圖片均來自網(wǎng)絡/文獻中的公開資料,僅供參考交流之用,具體方案仍需根據(jù)實驗動物、動物身體情況、實驗試劑、溶液狀態(tài)、實驗環(huán)境、實驗目的、實驗條件等實際情況進行調(diào)整。
產(chǎn)品應用案例
1. IL2020:脂多糖(LPS)
2. IS0250:鏈脲佐菌素
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: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(wǎng) 總流量:869967 網(wǎng)站地圖